序号 |
获奖成果名称 |
授奖时间及级别 |
获奖人 |
1. |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两系杂种选育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
2012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马朝芝、傅廷栋、高长斌、涂金星、沈金雄、文静 |
2. |
高产优质抗逆杂交油菜品种“华油杂5号、6号和8号”的选育推广 |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杨光圣、刘平武、洪登峰、何庆彪、段志红、瞿波、梅方竹、李艳军、张琼英、邢君 |
3. |
优质高产抗耐病油菜新品种华双5号选育和应用 |
200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吴江生、石淑稳、刘克德、田新初、王新刚、孙秀丽、黄岭、潘典进、张晓玲、梅少华 |
4. |
甘蓝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的发现、研究与利用 |
2009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杨光圣,刘平武,洪登峰 |
5. |
芸苔属栽培种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新细胞学行为及新材料创建 |
2008年10月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李再云、刘焰、葛贤宏、华玉伟、马霓 |
6. |
湖北西部绿色资源产业化开发战略及其技术支撑体系研究 |
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单位:长江大学第一,华农第四;人员:李同明、傅廷栋等) |
7. |
高产优质抗逆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杂8号”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
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杨光圣 |
8. |
高产优质抗逆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号”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
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杨光圣 |
9. |
甘蓝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的发现、研究与利用 |
2006年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0. |
农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
11. |
芸苔属栽培种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遗传规律及新材料创建 |
2004年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一等奖 |
李再云 |
12. |
利用GCMS专利和分子标记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号” |
2004年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杨光圣 |
13. |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华杂4号的选育与应用 |
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傅廷栋 |
14. |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的创建、研究与利用 |
2003年湖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 |
杨光圣 |
15. |
油菜小孢子工程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
200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吴江生、石淑稳 |
16. |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华杂4号”的选育与应用 |
2002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一等奖 |
傅廷栋 |
17. |
小孢子培养辅助选育优质、高产、抗(耐)病油菜新品种华双3号 |
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吴江生 |
18. |
细胞工程辅助选育优质、高产、抗(耐)病油菜新品种华双3号 |
200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吴江生 |
19. |
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方法 |
1999年武汉市发明一等奖 |
杨光圣 |
20. |
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系及其优质杂种的研究、选育与利用 |
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傅廷栋 |
21. |
双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华杂3号等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获亿利达科学技术奖(首届) |
1996年亿利达科技奖评选办公室
|
|
22. |
甘蓝型低芥酸油菜雄性不育三系杂种“华油(杂)二号”的选育与应用 |
199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傅廷栋 |
23. |
甘蓝型油菜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品质育种方法研究 |
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
|
24. |
刘后利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1998年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 |
|
25. |
杨光圣教授获第六发明创业奖 |
2010年 |
中国发明协会 |
26. |
吴江生教授获农业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 |
2010年 |
武汉市 |
27. |
傅廷栋院士获“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称号 |
2009年6月16日
|
科技部 |
28. |
傅廷栋院士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100人”荣誉称号。 |
2009年9月21日
|
农业部 |
29. |
傅廷栋院士当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荆楚人物·功勋湖北100人” |
2009年9月21日
|
湖北省 |
30. |
傅廷栋院士获第二届“中华农业英才奖” |
2008年4月农业部 |
|
31. |
傅廷栋院士入选“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北30人” |
2008年12月湖北省
|
|
32. |
傅廷栋院士获武汉市农业特殊贡献奖 |
2008年12月武汉市 |
|
33. |
杨光圣教授获湖北省侨联梁亮胜侨界科技奖励基金二等奖 |
2008年湖北省侨联 |
|
34. |
傅廷栋院士获印度芥菜型油菜研究和发展促进协会(MRPC)“油菜研究终身成就奖” |
2007年3月28日印度MRPC奖励委员会 |
|
35. |
傅廷栋院士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农业科学奖
|
2003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奖励委员会 |
|
36. |
傅廷栋院士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
2002年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联合授予 |
|
37. |
傅廷栋院士获湖北省最高科技突出贡献奖 |
200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 |
|
38. |
傅廷栋院士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
2001年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 |
|
39. |
傅廷廷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1996年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 |
|
40. |
傅廷栋院士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1995年国务院 |
|
41. |
周永明教授获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
1995年农业部 |
|
42. |
杨光圣教授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奖 |
2002年教育部 |
|
43. |
杨光圣教授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 |
2002年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授予 |
|
44. |
杨光圣教授获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
2000年教育部 |
|
45. |
杨光圣教授入选人才培养神农计划 |
1999年农业部 |
|
46. |
杨光圣教授入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
1999年人事部 |
|
47. |
杨光圣教授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 |
1999年中国农学会 |
|
48. |
李再云教授获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
2003年教育部 |
|
49. |
李再云教授获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
2002年教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