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 称: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英 文:The Wuhan Research Branch of the National Rapeseed Genetic
Improvement Center
成立时间:1999年
隶属部门:农业部
负 责 人:傅廷栋
联 系 人:熊秋芳
联系电话:027-87280009
研究内容
1、通过实验室建设、基地改造、原原种繁殖基地建设,种子挂藏、烘干、仓贮、
网室、晒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及实验仪器、农机具采购等,使在油菜遗传改良的设
施、条件、技术体系以及油菜综合研究的技术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全面开展油菜种质资源搜集、保存以及品种改良工作,为全国油菜育种科研提
供新材料、新方法。
3、满足我国油菜种业发展对原原种质量的要求,向种子生产者提供最纯、最优的
原原种。
4、为长江中游地区及其相似地区的油菜生产提供新的优质品种,满足品种不断更
新换代的需要。积极引导和促进我国油菜生产的优质化、产业化、国际化。
5、培养高素质的油菜研究与开发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6、组织和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品种(材料)和技术,并进行消化吸
收与推广。
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
1、通过分中心的建设,有力地增强了科技竞争能力,促进国际合作利用:利用分
中心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争取科研任务。自分中心建设以来,获得国家科技
攻关、863、97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0多项,其中到帐经费4000多万元
,保证了分中心科研工作的有序运转。同时通过分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我校油
菜研究室的国际合作,取得国际合作项目等8项,经费500多万元。充分显示了分
中心在国际科技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有力地提高了品种改良技术和水平,加快了新品种选育的进程:分中心建设对
加快我国油菜育种材料和新种质的材料及新种质的发掘与创新,探索和应用新的
育种理论、方法和途径,如在油菜硼敏感基因、核不育基因、自交不亲和基因、
耐菌核基因、雄性不育温度敏感基因、恢复基因的定位,耐菌核病、黄籽性状分
子标记辅助选择,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远缘杂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细胞培养
,转基因等研究都做了大量工作。采用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加快了育种进
程。培育更多的高产、高抗、优质油菜新品种,满足我国优质油菜生产发展的需
要,加快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01年以来,分中心
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油菜新品种26个。
3、有力地加大了产业化的进程:分中心在湖北、河南、甘肃、安徽等省建有不同
地区的示范基地10个,面积达2万多亩,辐射了整个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分中心
成立以来,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多万亩,加强了科技与市场的联系,实现了育、
繁、推一体化,从而大大加速了成果的转化在科教兴农、科技扶贫、科技成果转
化中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报,
1999-2001年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13个油菜品种中,分中心育成的就有3个品种。
其中华杂4号2001-2004年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油菜品种。
4、有力地改善了科研条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仪器设备方面,近红外
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等一批高新仪器设备的引进,分子生
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细胞遗传实验室的建成,在油菜作物种质改良和
优质育种等国家攻关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验室和试验基地改造等工程竣工使用后,从根本上改善了油菜品种的育种
条件,种子挂藏、仓贮、晒场、水电改造等配套设施交付使用后,改变了油菜种
子混收、混挂、混藏的状况,有效地保证了科研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试验地
交付使用后灌溉、排渍功能明显改善,土壤粘度降低,通透性、滤水性更好,大
大提高了试验质量。
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在分中心建设期间获省部级以上的成果奖励10项,其中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申请专利10项,其中授权专利3项,鉴定成果4项。此外,还
有傅廷栋院士、杨光圣教授、李再云教授等获得个人奖共14项。发表相关论文163
篇,其中SCI 27篇,专著5部。
5、通过分中心建设,促进了研究生的培养:分中心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油菜高级技
术人才。通过分中心建设,研究条件的改善,促进了研究生的培养。近五年共招
收油菜方向的研究生200多名,已毕业硕士62名,博士36名;现在读博士56人,硕
士121人,目前每年有100多名油菜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我校从事油菜基础和应用
基础研究,是国内培养油菜研究方向博士、硕士最多的单位。分中心也是人事部
、农业部油菜科技人员培养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