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大成果及其水平和影响

1、重大成果
1.1发表研究论文

截止2016年11月30日,团队共发表39篇论文(SCI共30篇,影响因子大于5的10篇),其中洪登峰老师发表在PLANT CELL高水平论文,IF达到8.5;易斌、洪登峰老师共同合作发表在MOLECULAR PLANT的高水平论文,IF达到7.1。

1.2品种

完成了5个参试品种的区域试验,待登记。

1.3获批专利

序号

专利名称

完成人

专利号

申请日

授权号

备注

1.

利用抗除草剂基因的油菜化学杀雄制种方法

刘克德;吴江生;刘超;李海涛;李娟娟;赵波;

ZL2014103144353

2014/7/3

2016/8/24

发明专利

1.4申请专利

序号

专利名称

完成人

申请号

1.

一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苗水培培养液及越夏培养的方法

万何平、沈金雄、傅廷栋、涂金星、马朝芝、易斌、文静、李兴华、李群、高云雷

CN201610025151.1

2.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芥菜的遗传转化方法

衡双平;魏超;陈凤仪;沈金雄;傅廷栋;涂金星;马朝芝;易斌;文静;李兴华

CN 2016108209620

3.

一种高油酸油菜品种的培育方法

周永明、蔡光勤、赵青、杨庆勇、范楚川、张椿雨

CN201610050991.3

4.

一种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周永明、刘晟、范楚川、杨庆勇、

CN201610013828.X

5.

与芥菜型油菜多室性状相关的两室基因BjMcl和三室基因Bjmcl及其应用

沈金雄;徐平;曹诗琴;傅廷栋;涂金星;马朝芝;易斌;文静;李兴华

CN2016109798232

6.

甘蓝型油菜基因Bnms4b在制备黄叶烟草中的应用

涂金星;田甜甜;秦毛毛;马朝芝;沈金雄;易斌;文静;傅廷栋

CN 2016110695595

7.

一种芥菜型油菜的组织培养快速育苗方法

徐平;曹诗琴;沈金雄;傅廷栋;马朝芝;易斌;文静

CN2016107148865

8.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p及其应用

易斌;洪登峰;杨宗辉;刘智;傅廷栋;涂金星;杨光圣;马朝芝;沈金雄;文静

CN2016101094645




2、对学科发展的贡献

新开发的一批分子标记将用于油菜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可加快育种进程。克隆的油菜核不育基因及其功能的阐述,将为进一步明确雄性不育的遗传和分子机理提供新信息。有关亚基因组杂种优势机理研究,一方面可提供有价值的育种资源,另一方面可为阐明杂种优势机理提供新知识。有关抗逆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可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油菜及油料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奠定理论基础。定位和与种子发育及品质性状有关基因可为高产优质育种提供基因资源、育种工具。基因组分析结果对全面深入了解芸薹属物种的起源和进化,挖掘新型育种资源奠定基础。

3、对产业发展的贡献

在当前油菜种植面积难以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通过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的刚性瓶颈约束,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油菜的单产和品质,是促进油菜产业跨越发展的根本出路。

新育成的高产品种可为增加油菜总产提供物质基础。2016年推广示范的新品种主要是华杂6号、华杂9号、华杂13号、华油杂62等优质高产品种。本实验室培育的油菜新品种每年在全国各地推广约1000万亩,以推广新品种每亩增产5%估算(亩产110公斤),年推广新品种可增产油籽5500万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65亿元。新育成的新品种在抗逆、适应机械化收获方面有进一步提高,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节约成本,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实验室创造的新品种、新方法和新资源可为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支撑的基础条件。

通过油菜品种改良,适度扩大面积,既可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又可充分利用冬季的温、光、土地等自然资源,提高后作产量。优质油菜的推广应用会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饲料油菜品种华协1号由西北已扩散到东北,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合作增加的饲料油菜示范基地,示范1000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